自2010年以来,中国周边纷扰不断,特别是海洋边界的纠纷突出。如何正确看待这些周边冲突,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是当前中国外交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论坛由著名国际问题与台湾问题专家、中国评论月刊学术顾问郭震远研究员主持;与会评论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部主任陈须隆博士,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二室副主任俞晓鹏,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研究部主任吕德宏博士,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 院全球治理与国际组织研究室执行主任姚琨。
论坛围绕“对中国周边环境的基本判断”、“中国周边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延续与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与会者认为,中国现在面临的复杂周边环境主要是由于中国自身崛起所导致的,是新兴大国崛起过程中的必然遭遇。中国必然要跨越这个门槛,必然要处理好这些复杂局面,方能实现和平崛起。
李向阳院长认为,这两年谈到中国周边环境是改善还是恶化,不能以简单的黑白概念来判定。因为出现这些问题是中国崛起过程中必然要面临的局面。以美国重返亚太和中日钓鱼岛争端为标志,中国的周边环境已进入了一个过渡期,或者叫转型期。在这个期间内,守成国在全球层面、局域层面对中国进行遏制和围堵。而综合国力被中国超过的大国(典型的是日本)有天然的不平衡心态,周边的中小国家又会对中国崛起行为的不确定性产生担忧,这都是大国崛起过程中需要面对的一种正常的反应。什么时候能结束这种境况?只有当中国真正实现崛起的时候,目前这种复杂的格局才能够真正得到改变。
他指出,既然中国周边环境问题是中国崛起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过渡期,那么,中国对这种现象没必要作出过度的反应,要稳住阵脚、等待时机。中国的崛起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只是快与慢的问题。要维护中国周边的稳定,中美关系是大局,维护中美关系的大局是处理周边关系以及中国与其他大国关系的前提。对于中日关系,一方面中国要做好中日关系全面恶化的准备,但同时应该避免中日发生大规模的军事冲突。
他说,中国的周边战略,不能就周边谈周边,因为周边已经是全世界所有大国的竞技场,所以中国的周边战略必须跟全球战略衔接起来。陈须隆主任认为,中国周边环境的变化与中国的崛起密不可分。中国的崛起肯定对周边的地缘、政治环境带来巨大的冲击,包括周边国家的反弹。
他提出,关于如何处理周边外交的思路可用6个“好”来形容:
1. 中国的目标是要维护好中国的核心与重大利益,和平发展的势头不能被打断,不能因为和平发展而失去主权,要有保持维稳与维权的动态平衡这样一个策略。2.要处理好大国关系。维护好大国关系很关键,要处理好中美、中印、中俄关系。处理好大国关系会起到釜底抽薪的效果,这样小国就不会利用大国之间的摩 擦来损害中国的利益。3.要经营好战略支点。找准中国周边的战略支点国家是哪些,对于战略支点,要加大投入,发展好与这些国家的关系。4.解决好难点与热点问题,不要让这些问题成为爆发点。5.打造好周边战略依托。如果没有周边的依托就很难作为全球性大国来发挥作用。战略依托最重要的思路是搞区域合作,推动区域与次区域合作。6.利用好各种矛盾。
俞晓鹏副主任认为,周边国家的战略部署日趋激烈。从具体国家关系来讲,中美关系总体“可期”,中日关系的发展“可忧”,中俄关系“可靠”,中印关系“可控”,至于跟周边中小国家的关系则属“可为”。综合来讲,中国在周边可大有所为。
他指出,无论主观意愿如何,大国的崛起客观上都将导致国际权力结构的变动。中国目前已步入一个在限制中发展、在负重中前行的阶段。如何安然跨越必经的 “崛起困境”,提高中国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可接受性,进而摆脱国家实力越发展、安全问题越突出的局面,已成为中国当前和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面临的首要课题。 中国在崛起过程中,保持稳定的势头最具安全意义。
吕德宏主任认为,当前,中国周边环境和态势的一个极大的变化是中国成为战略焦点。中国与周边关系如履薄冰和阔步前进的情况同时存在,非常复杂。
他认为,怎样把握对周边外交原则的继承和发扬,要做到顺天时、用地利、修人和。关于顺天时,中国具有时间优势,尽管很多事情还是有危机的一面,但是总的来说中国面对这些问题时应该更加从容。关于用地利,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在东亚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回归,中国的主体地位与地理的主体地位是重合的。在中国 实力增长的情况下,中国在周边可以相对从容地筹划利用,中国选择的余地超过所有其他国家,跟中国打交道是所有国家不可回避的问题。最重要的还是人和,中国外交的根基是习近平主席在周边外交会议上提出的命运共同体战略思想。无论对于巩固中国周边的环境还是塑造周边环境,命运共同体是需要琢磨和研究的战略问题。
姚琨执行主任认为,今年是中国周边外交的亮点年,从国家领导人的外交实践到一系列周边外交理念的提出,中国在双边和周边层面上都在发力,在塑造中国的周边外交环境。涉及到中国周边环境的判断,一是中国的周边环境较为复杂,既有众多的中小邻国,也有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还有日本、俄罗斯、印度等有着非常大政治野心和抱负的国家。历史遗留问题多,政治互信不足,现实矛盾和利益冲突比较复杂,周边进入了矛盾凸显期。二是周边对中国的发展非常重要,特别是金融危机之后,周边成为大国博弈的最前沿。三是,周边是个动态的范畴,周边的范围和影响都在不断扩大。亚太地区正在从一个区域性的亚太到全球性的亚太转变,全球的关注点都在汇集周边。中国的周边环境已经汇集了中国在全球崛起中所有的主要力量和矛盾。
她认为影响和制约周边环境的因素主要有五方面:1.主要是中国自身,称之为“中国驱动”,中国自身发展对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冲击。2.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3.中日关系,过去谈的是“政冷经热”;现在看来却是“政冷经冷”,日本社会右倾化非常严重。总之,中日问题未来会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4.周边国家民主化问题。美国强势重返亚太有两个翅膀:军事和民主化。中国周边的很多国家都在经历政治转型和民主化进程。5.周边中小国经济上靠中国,安全上靠美国,借矛盾捞取利益,这也是小国的生存之道。
郭震远研究员总结指出,周边环境和周边外交一直是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这不仅是是外交问题,还是国家发展问题。中国周边外交的基本判断是中国一切政策策略的出发点。他认为从60年代以后,中国的整个国际环境及周边环境一直是稳中向好的。最核心的问题是中国强大稳定了,这是最根本的问题。作为周边环境而讲,由于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大国,中国经济巩固地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部的猜疑忧虑明显等增多,这是必然的。随之而来的一些相关国家的战略调整,首先是美国的亚太战略调整,造成中国的周边环境出现了复杂化的动向。
对中国周边环境产生影响的因素以及如何应对,郭震远提出:1.美国亚太战略的调整,其中有一些矛盾中国必须加以利用。2.维护中国国家安全、核心利益与保持中国周边环境和平稳定的关系,是中国面临的新挑战。如何管控矛盾冲突,已经从战术意义上述到战略全域意义的冲突,首先要做到的是降温,不要让矛盾激化。3.如何实现建立命运共同体落地生根的问题,要改变中国思想深处传统的大国意识,建立新型大国关系。但以大欺小是绝对不行的,同时不要有恩施的心理,要坚持平等、共同发展。
- 安倍的“软实力政治”[10/10/2014 02:35]
- 越南与印度加强合作为地区和平稳定做出贡献[15/09/2014 01:12]
- 中国在东海修建岛礁的战略[11/09/2014 03:39]
- 美媒:美日海军亲密伙伴,遏制中国靠印太联演[20/04/2014 14:02]
- 社评:美国在欧洲受挫会调整亚太战略吗?[25/03/2014 06:25]
- 中国学者:中国外交面临两大部分挑战[17/03/2014 05:33]
- 日媒:美国今年将加强重视亚洲政策[03/01/2014 09:11]
- 大公网:美国新版“国安报告”如何解读中国[28/12/2013 16:24]
- 美专家:中国不可能和平崛起!应等20年再强势[03/12/2013 03:13]
- 英国金融时报:中国开始争夺西太平洋霸权[02/12/2013 08:26]
- 李侃如:中美存在太多分歧与不信任[05/11/2013 02:21]
- 专译:分歧广泛 中美双边对话受限制[30/10/2013 01:48]
- 美媒:中国军方“政治战”行动影响美国对华政策[24/10/2013 13:28]
- 外媒:中美围绕东海在东盟舞台暗中较劲[21/10/2013 05:18]
- 英媒: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有喜有忧”[29/09/2013 14:04]
- 专译:印度东盟关系进展神速[29/09/2013 13:51]
- 中国弱点:军力只够保卫本土 分裂势力很活跃[25/09/2013 12:43]
- 外媒:东盟和中国在东海问题上态度发生了变化[24/09/2013 05:31]
- 美军制订亚太再平衡路线图,有意加强美中军事合作[23/09/2013 06:40]
- 中媒:中国的东南亚外交需要破局[23/09/2013 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