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BBC中文网援引英国《经济学人》最新一期刊登文章,分析中国提出的要与美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主张。文章说,长久以来,中国一直强调“和平崛起”,但历史上的和平崛起实属罕见。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上周访问美国,与美国国务卿克里会面,谈到人类历史上15次新兴大国崛起,有11次发生与现存大国的冲突。美国和中国一样,都不愿意与对方发生冲突或战争,因此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概念也引起美国回应。习近平提出“新型大国关系”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访问美国时提出的,在加州庄园的习奥会,则被视为是“以实际行动推动新型大国关系”。
在华盛顿,王毅则是以习近平的14字方针:“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14字方针,来概括“新型大国关系”。克里向王毅重申奥巴马一再表态的“美国欢迎中国继续和平崛起,中国的繁荣与美中伙伴关系符合美国和地区利益”。王毅则明确表态,中国从来没想要挑战甚至取代美国地位的战略意图,中国从未想过要把美国从亚太排挤出去。多领域合作尽管中美在许多国际事务上被看成对立的两方,但乐观者仍然可以看到中美在多个领域的合作。
在军事关系上,中美军事交流互动越来越频繁升温。本月初,三艘中国海军军舰抵达夏威夷访问,并将与美海军举行海上联合搜救演习。在国际冲突点上,中美两国也发现他们的意见越来越一致。
中国本周公布了一系列禁止向朝鲜出口的技术和设备清单,以防朝鲜将其用于核武器及生化武器的研发。而美国和俄罗斯此前也就解除叙利亚化学武器达成一致,中国对此表示欢迎。
缺乏互信《经济学人》的文章说,然而这一切并不表示中美不存在利益冲突,实际上双方的猜疑和不信任感仍然存在。前美国官员、现任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研究员帕尔指出,从中国的角度来看,新型大国关系需要美国承认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所扮演的新角色,包括那些美国曾经主导的地区。
中国也希望美国尊重中国所谓的“核心利益”,美国在钓鱼岛问题上支持日本立场就被视为伤害了彼此互信。中美缺乏互信仍然可以从许多方面见出端倪。中国在没有立即的安全威胁下仍然不断快速提高军事力量,而美国在忙于中东事务之外仍然坚守亚太地区的战略地位。对中国崛起感到不安的美国盟国而言,这些发展很难被理解为21世纪的新型大国关系,反而更像是19世纪的老套战略竞争。
郭震远:美国亚太新战略 台湾判断不一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郭震远在《中国评论》月刊9月号发表专文《美国亚太战略调整对两岸关系影响之台湾视角研究》,作者认为:“调整亚太战略,是奥巴马政府第一任期开始推进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而且在其第二任期还将持续推进。这一调整已经并继续在亚太地区,产生很广泛的影响。台湾方面主要关注美国亚太战略调整对美台关系的影响以及对两岸关系的影响。台湾方面对影响的判断,同样存在明显分歧。”文章内容如下:
五六月间,笔者应邀参加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成立六十周年纪念活动,同时以“美国亚太战略调整对两岸关系影响之台湾视角”为题,进行访问研究。研究方式以对台湾相关人士的访谈为主,同时也尽量查阅相关资料。现将研究成果做一初步整理,呈现于读者,并借此机会向政大国关中心丁树范主任,以及各位对我热情关照、大力支持的朋友表示由衷感谢。
通过访问研究,笔者发现,对于美国亚太战略调整,以及这一调整对两岸关系的影响,在台湾存在明显的不同判断。对此,应予以重视并做更深入研究。
对于美国亚太战略调整的基本判断
2010年春,奥巴马政府提出“重返亚太”,其后又相继提出“转向亚太”、“亚太战略再平衡”,构成了奥巴马政府的亚太战略调整。这是奥巴马政府第一任期中最引人注目的对外战略行动,引起了国际社会广泛的关注。这一调整,在台湾同样受到关注。
在访问研究中,笔者发现,对于美国亚太战略调整,主要是对其基本内涵,包括背景、目的、主要内容等,台湾方面的基本判断存在明显差异。
1、对于美国亚太战略调整的背景和目的的不同判断
对于美国的战略处境,首先是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处境的判断,以及为什么需要进行亚太战略调整的判断,即对于美国亚太战略调整背景和目的的判断,是判断这一调整的影响,包括对两岸关系的影响的前提。
部分台湾人士认为,美国亚太战略调整的背景是,在经历伊拉克、阿富汗战争后,特别在经历了2008年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后,迅速发展的中国大陆已经构成了对美国领导地位的严重挑战,其严重程度甚至超过当年的苏联。他们指出,“毕竟中国对于美国构成的挑战已非当年苏联可比,……苏联最强盛时,经济实力也不曾真正威胁到美国。但今天中国兴起的态势与内涵,除了核武库部分尚难达到苏联水准,其他部分许多都已超越苏联全盛时期。”据此,他们进一步指出,“美国重返亚太的目的在于重新提升及巩固在此一地区的领导地位,虽然不是以中国为唯一的针对目标,但也必须制衡或遏制中共已有及未来的权力”。
还有一部分台湾人士认为,八年多的国际反恐战争,严重消耗了美国的国力,而2008年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不仅直接重创了美国经济,而且暴露了美国经济、社会深层次上的很多严重问题,而亚太地区则已成为美国实现、恢复与发展的战略依托。他们指出,“现在美国自身困难很多,也很严重,面临一大堆丑闻和国内困难,美国经济复苏的前景仍然不确定”;“在欧洲经济一直疲软的同时,亚太地区经济发展一直保持较好势头,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美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据此,他们进一步指出,“美国调整亚太战略,目的在于巩固和强化在美国主导下的,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这是最有利于美国的地区态势,是美国需要的”;“美国的亚太战略调整,确实有针对中国的部分,但不仅不是调整的主要内容,而且针对中国并不是与中国对抗,而只是设法在牵制中国的同时,还要争取中国的支持与配合”。
比较上述两种判断可以得知,两种判断的主要差异在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处境,是面临中国大陆的严重挑战,还是面临美国自身实力和影响明显下降造成的困难;美国亚太战略调整是通过对中国大陆的遏制、围堵,应对中国大陆的挑战,还是通过巩固、强化美国主导下的亚太地区和平稳定,恢复美国的实力和影响。
2、对于美国亚太战略调整主要内容的判断
美国亚太战略调整的主要内容,是这一调整目的的具体表现。这些主要内容都是客观存在的,本来无须人们对之做出判断,但由于调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主要内容不断增加变化,因而出现了对调整的主要内容做出判断的需要。这种判断是对美国亚太战略调整的影响,包括对两岸关系的影响做出判断的基础。
部分台湾人士认为,2010年奥巴马政府开始进行亚太战略调整以来,进行的调整主要是,美国明显加强亚太地区的军事战略部署;积极强化与中国大陆周边国家的同盟关系、伙伴关系;积极插手涉及中国的地区争端等等,明显地是建立并加强对中国的遏制、围堵。他们指出,调整亚太战略,“美国采取一系列的作为,包括增加在亚太的军力;强化与中共周边国家的双边关系;积极介入东亚领土纷争,但又采取与中共相左的立场,支持与中共有主权纷争的国家;推动新的亚太经济合作框架等”。显然,他们认为,美国的亚太战略调整,就是以遏制、围堵中国为主轴,调整的主要内容反映了这一主轴。
还有一部分台湾人士认为,美国亚太战略调整的主要内容,固然有针对中国的部分,但更多的是直接与强化美国在亚太地区,甚至全球的政治、经济、军事地位相关,而并不与对中国的遏制、围堵直接相关。他们指出,“美国强化亚太地区的军力、推进建立TPP等举措,固然针对中国,但更是强化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领导地位”。他们还指出,“美国调整亚太战略,不仅着眼于巩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领导地位,而且还着眼于巩固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显然,他们不认为遏制、围堵中国是美国亚太战略调整的主轴,调整的主要内容没有反映这一主轴。
- 中国学者:中国外交面临两大部分挑战[17/03/2014 05:33]
- 日媒:美国今年将加强重视亚洲政策[03/01/2014 09:11]
- 大公网:美国新版“国安报告”如何解读中国[28/12/2013 16:24]
- 美专家:中国不可能和平崛起!应等20年再强势[03/12/2013 03:13]
- 英国金融时报:中国开始争夺西太平洋霸权[02/12/2013 08:26]
- 港媒:中国周边环境复杂化缘由何在?[21/11/2013 06:53]
- 李侃如:中美存在太多分歧与不信任[05/11/2013 02:21]
- 专译:分歧广泛 中美双边对话受限制[30/10/2013 01:48]
- 美媒:中国军方“政治战”行动影响美国对华政策[24/10/2013 13:28]
- 外媒:中美围绕东海在东盟舞台暗中较劲[21/10/2013 05:18]
- 专译:印度东盟关系进展神速[29/09/2013 13:51]
- 中国弱点:军力只够保卫本土 分裂势力很活跃[25/09/2013 12:43]
- 外媒:东盟和中国在东海问题上态度发生了变化[24/09/2013 05:31]
- 美军制订亚太再平衡路线图,有意加强美中军事合作[23/09/2013 06:40]
- 中媒:中国的东南亚外交需要破局[23/09/2013 06:23]
- 苏晓晖:东海争议不能绑架中国─东盟关系[19/09/2013 11:51]
- 新加坡:中国决心让美国难有机会介入东海?[17/09/2013 05:33]
- 社评:中国与东盟关系需跨越东海问题[17/09/2013 05:30]
- 美中超级大国之争出现缓和迹象?[16/09/2013 11:50]
- 日媒称中国加强东海岛礁控制 但海军军费过低[13/08/2013 05:19]